为进一步加快印染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9版)》进行了修订,形成《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南(2024版)》。
指南中明确指出,深入推进印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纺织工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核心所在,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24届中国国际染料工业及有机颜料、纺织化学品展览会”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踊跃参展,积极响应行业绿色转型升级,主推绿色、环保印染新产品和新应用技术,携手并进为印染行业低碳可持续发展助力。 自2019版技术指南发布实施以来,绿色先进适用技术在印染行业的应用面不断扩大,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稳步下降,对推动印染行业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版指南共6部分、47项绿色低碳技术。
一、环保型前处理和后整理技术 (一)棉及其混纺织物低温前处理:棉针织物、机织物和筒子纱的前处理。 (二)冷轧堆前处理:棉织物的前处理,长丝类涤纶、锦纶等化纤织物的前处理。 (三)低带液高效浸轧:各类织物的浸轧环节。 (四)双层拉幅定形:针织物的拉幅定形。 (五)无氟防水整理:各类织物的防水整理。 (六)水基(性)聚氨酯涂层整理:各类织物的涂层整理。 (七)机械柔软整理:各类织物的柔软整理。 (八)生物酶防毡缩:羊毛防毡缩处理。既可用于染前毛条前处理环节,也可用于染后织物后整理环节。
二、节能减排染色和印花技术 (一)气液染色:棉、涤纶等织物的染色。 (二)无导布轮喷射染色:化纤及混纺织物的染色。 (三)高性能低张力卷染:对均匀性、张力和皱折要求高的各类机织物。 (四)筒子纱数字化染色:棉、化纤、麻等纤维的筒子纱染色。 (五)液态分散染料印染:涤纶织物的染色和印花。 (六)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棉织物、再生纤维素织物、麻织物和真丝织物的活性染料印花。 (七)数码喷墨印花:各类织物、衣片的印花。 (八)新型涂料印花:各类织物的涂料印花。 (九)无酚锦纶固色:锦纶织物酸性染料染色后的固色处理。 (十)莱赛尔织物抗原纤化交联整理:莱赛尔织物的抗原纤化整理。
三、污染物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一)定形机废气高效处理及余热回收:定形机的废气处理及余热回收。 (二)废水膜法再生及分质回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和再生,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和总盐的浓度。 (三)含盐染色废水循环利用: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的循环利用。 (四)低能耗风机及微氧曝气:废水处理的曝气环节,包括磁悬浮风机、可提升微孔曝气软管的曝气技术、智能溶解氧控制技术等。 (五)热泵法中低品位热能回收:印染企业及园区内中高温废水和废气余热回收。 (六)蒸汽热能梯级利用:低压蒸汽印染设备。 (七)MVR淡碱回收:印染丝光淡碱的回收利用。
四、降碳减污协同增效技术 (一)化纤机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化纤及其混纺机织物的前处理。 (二)针织物连续平幅前处理:适合较大批量的棉及其混纺针织物的连续平幅前处理。 (三)超声波连续水洗:化纤织物的前处理除油及染色、印花的水洗。 (四)连续喷射绳状水洗:棉、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水洗。 (五)活性染料无盐轧染:棉机织物轧染。 (六)分散染料碱性染色:涤纶织物的退染一浴工艺、涤棉织物的一浴法工艺。 (七)涤纶织物少水连续轧染:涤纶绒类织物、革基布的连续轧染。 (八)数码喷墨印花在线上浆:数码喷墨印花过程。
五、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一)染化料自动称量、配制和输送系统:印染企业染化料自动称量、配制和输送。 (二)印花自动调浆系统:印花生产中色浆的自动调配。 (三)工艺参数在线采集和控制系统:印染设备工艺参数的采集和控制。 (四)废水处理在线监控系统:印染废水处理的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和在线控制。 (五)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坯布和成品布的仓储物流。 (六)能源管理系统:印染企业能源监控与统计分析。
六、前沿技术 (一)棉针织物活性染料连续染色:棉针织物的染色。 (二)数码喷墨染色:各类机织物、针织物的染色。 (三)活性染料非水介质染色范围: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四)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聚酯纤维的染色。 (五)智能测配色系统:色纺纱、织物的测配色。 (六)印染MES系统:印染企业生产。 (七)智能缝头进布系统:印染设备进布前织物缝合连接。 (八)智能验布装置:坯布、染色布、印花布的疵点检测。
文章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