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市场呈现出“外冷内温”的复杂态势。一方面,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叠加贸易政策压力,出口数据呈现结构性分化;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市场逐步回暖,为行业注入新动能。这一季度的行业表现,既反映了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深层影响,也彰显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韧性调整能力。

1、出口数据:前低后高,结构性承压明显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5年1-2月纺织品出口金额同比下降2.0%,服装出口金额降幅扩大至6.9%。这一下滑趋势主要受美国自2月起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影响,如同给本就疲软的国际市场需求再添“霜冻”。值得注意的是,3月数据出现显著反弹,纺织服装单月出口额达23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形成“翘尾效应”。这种“V型”波动表明,企业在经历短期冲击后,通过订单调配、市场转移等策略实现了快速调整。

2、贸易动态:关税阴影下的突围战

美国“天价”关税政策成为本季度最大外部变量。对比2024年四季度纺织品出口增长14.3%、服装出口增长6.2%的亮眼表现,2025年初的滑坡凸显贸易政策敏感性。但行业应对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转口贸易活跃,部分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规避关税壁垒;二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3月出口反弹中功能性面料、智能服装等品类贡献率提高;三是市场多元化加速,欧盟、RCEP成员国订单份额同比提升3-5个百分点。

3、内需市场:春江水暖的复苏信号

与出口承压形成对比的是,国内服装家纺消费呈现“解冻”态势。限额以上企业服装鞋帽针织品零售额一季度同比增长4.8%,线上渠道表现尤为亮眼,天猫、京东、抖音三大平台服装类目GMV合计增长达15%。这种“内外温差”促使部分出口型企业调整产能配置,将原外贸生产线转向国内定制化生产,形成“出口转内销”的缓冲带。

4、政策杠杆:双重调控下的行业适配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9.2%,物流效率提升为电商渠道下沉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同时,各地政府推出纺织业专项扶持政策,包括出口信用保险补贴、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相当于给企业配置了“防寒装备”。值得注意的是,RCEP原产地规则利用率在本季度提升至68%,较上季度增加7个百分点,成为对冲美国关税压力的重要工具。

5、趋势前瞻:韧性增长中的价值重构

综合来看,二季度行业将呈现三个关键转向:一是制造端向“小单快反”模式升级,30%的受访企业已部署柔性化生产系统;二是市场端形成“新兴市场+国内下沉市场”双轮驱动;三是产品端加速技术迭代,生物基纤维、零碳面料等创新材料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5%。正如寒冬中的常青树,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正在通过深层根系调整吸收新的养分。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