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了纺织印染工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八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保,是当下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期微信小编与您分享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对该指南进行的相关解读。
Q:何谓源强?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出台有何意义?
A:源强就是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排放量。
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是服务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技术支撑。摸清污染源排放规律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基础,是制定有针对性治理方案的科学依据。出台源强核算指南,规范源强核算方法,有利于掌握污染源排放规律,进而对污染源开展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区域流域环境质量。
源强核算技术指南是加快推动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科学、合理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互相衔接的具体措施。
Q:当前污染源源强管理的总体工作进展如何?
A:去年,生态环境部已陆续发布了《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准则》以及火电、制浆造纸、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制造、炼焦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等九个行业源强指南。本次又出台的纺织印染工业等八个行业,是对源强指南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Q:此次发布的八个行业源强核算指南从行业选取上是如何考虑的?
A:本出台的纺织印染工业等八个行业源强指南,主要是考虑这些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关注的废水、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其中化肥行业属于氮磷控制的重点行业;农药、制药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物种类多,浓度高;纺织印染、制革、农副食品加工等轻工行业均为环境统计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锅炉是中小企业的辅助设施,是废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环节。
Q:指南中提出的核算方法有哪些?实施后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A:指南中提出的方法主要包括实测法、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污系数法四种方法。
实测法用于核算现有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通过在线监测数据或手工采样监测数据进行核算。
类比法是利用原料相同、生产规模、工艺相似的现有污染源实测数据,推算新建污染源污染物产排情况。
物料衡算法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依据相关污染物在工艺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计算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产污系数法指根据企业生产产量以及相关文件或文献中给出的行业产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情况,再根据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核算污染物排放情况。
方法选取的优先顺序为,新建污染源核算的优先选用类比法和物料衡算法,以产污系数法为补充,现有污染源核算的以实测法为主。
该指南发布后,规范了各类方法的选取原则和优先次序,提高源强核算方法可操作性,指导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源强核算工作,切实提高了源强核算的科学性。
Q:此次发布的指南从行业上看有哪些特点和创新?
A:一是核算方法突出行业特点,特别是细化了各行业物料衡算法、类比法的使用方法。例如,纺织印染、制革针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给出了物料衡算方法。类比法则结合行业特点确定了不同类比条件,体现了行业差异。
二是结合行业工艺及治理设施特点,分类明确了非正常排放的源强核算。如制药工业、农药制造工业、纺织印染工业、制革工业四个行业为非连续生产,生产装置启停较为频繁,将生产装置或设施启停过程的污染物排放纳入正常排放统一计算。而化肥工业、淀粉工业、制糖工业、锅炉四个行业的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正常排放。
三是在统一行业现有产污系数的基础上,对部分因子进行总结创新。本次发布的八个源强指南,其产污系数法主要基于《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火电等17个行业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和行业排污许可技术规范,指南编制过程中对上述资料中确定的产污系数进行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