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中,纺织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行业形成了全球体量最大、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行业已成为中国最有潜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工业部门之一。新的历史方位下,新的发展阶段,对行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突破现实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行业力量,考验着我们每个行业工作者的智慧与能力。
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出席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上,分享了他关于纺织强国建设的四个观“点”。
观点一:明确方向,在国家的战略大局中,找准行业发展与行业工作的价值点
01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稳增长的重要力量
行业的稳定发展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以产业集群为例,在与中纺联试点共建的216个产业集群地区中,纺织企业均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2019年中国百强县的前十位中,全部与纺织服装产业深度相关,行业发展对于繁荣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把保持行业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行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服务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02纺织工业是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产业平台
纺织品服装作为基础性的民生产品,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品种的不断丰富、品质的不断提升、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纺织产品对民生的支撑作用不断强化。
行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容器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要入口。全行业就业人数超过2000万,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了1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和数千亿元现金收入。做好行业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释放行业发展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带动扶贫攻坚的重要作用。
03纺织工业是推动人类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
2019年,中国纺织工业成功实现了“衣被天下”,行业作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利用国际资源的方式开始由“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向“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延展,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力量。做好行业工作,需要我们以国际化的视野,不断推进产业合作等相关工作,使行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更大力量。
04纺织工业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产业平台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服装作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重要表征,是中国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毫无疑问成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尚事业”。
一方面,纺织品服装蕴含着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纺织服装承载着潮流文化与生活方式。行业的时尚发展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系统性工程,是广大企业开展管理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向。我们要从文化繁荣的高度,积极开展行业工作,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时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观点二:认清时势,在内外环境的变化中,找准行业发展与行业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多极化、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2019年以来,受贸易冲突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纺织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压力。面对下行压力,行业工作要融入历史潮流,因时置变、顺势而为。
首先要适应经济格局之变。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分化和细化,全球价值链合作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全球2/3贸易都只涉及中间产品。随之而来的是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的快速发展,规则的变化正在对产业链布局产生深刻影响。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地缘政治风险的加剧,使得全球经济的波动性加大,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衔接性受到影响。这些变化对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与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要适应基础设施之变。世界经济正加快构建在信息基础设施之上,整个产业生态正在发生重构。这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智能转型,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更好应用于业务中。在集群层面,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集群有了更大的辐射半径,在整个产业体系中作用也从单纯的生产节点,开始变成了流量与资源的中枢。在产业转移层面,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产业转移的固有路径发生调整。就近化生产、分布式生产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新现象。
第三要适应劳动力供给之变。中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在加剧,同时,新生代劳动者对制造业的偏好程度正在降低,这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劳动力缺口。劳动力供给结构的调整,使得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变得愈加突出,机器代人成为了行业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强产业、集群、企业对人口的吸引力,如何以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应对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变得至关重要。
第四要适应市场结构之变。消费连续5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就迫切要求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完善渠道布局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在不断被激发,农村消费增长强劲。市场的下沉,对企业供应链的敏捷程度、市场的触及深度、产品的性价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观点三:权衡利弊,在化解矛盾与冲突中,找准行业发展与行业工作的平衡点
从产业自身的发展看,行业的基础能力与产业链建设依然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做好现阶段行业工作,尤其要平衡好三大关系。
01要平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加工材料、基础设施、生产装备的不断创新迭代,企业的工艺流程、组织架构、商业模式等都在发生改变。但整体上看,很多企业现有的生产体系与结构、运行方式与流程,并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存在着较大的冲突。
要化解这种冲突,创新是必由之路。但一些企业将创新简单的等同于“新旧”的替代,甚至是对既有体系的抛弃,避实向虚、去制造化。这种认知上的偏差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统筹传承与创新,关键在人,特别是企业家。解决好企业家的代际更替问题至关重要。
02要平衡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规模经济是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石,中国纺织行业拥有全球最大的体量,而科技控制力、市场影响力和时尚话语权依然有差距,很大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
我们总量很大,但产业集中度不高。高度碎片化的产业格局,使得企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产业合力。相似规模的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通常比较接近,于是从企业到集群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同质化发展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平衡好规模与质量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开展行业工作的时候在集约上多下功夫。
03要平衡好内生与外延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企业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必然要走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发展道路。但在“走出去”过程中,产业要平衡好节奏与力度。
中国巨大的人口体量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使得产业转移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不能全部转出去。这是产业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战略的需要。我们需从更长远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战略引导,充分考虑转移产业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协调好本地发展、区域转移与国际产业转移三者之间的节奏与内容。
观点四:真抓实干,在纺织强国建设伟大实践中,找准行业发展与行业工作的突破点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世界纺织强国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面临的内外形势、承担的发展任务都更加复杂。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发展,落实好“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新定位。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切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以创新强化服务企业能力。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没有亘古不变的铁律。行业工作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模式,让行业工作更接地气,在产业丰富的实践中发现企业最优实践,并进行推广,使其切实转化为行业的现实生产力。要持续关注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主动将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行业工作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企业。
第二,以集约化推进集群建设。要牢牢把握行业发展关键,立足集群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围绕重点区域,突出地方特色,汇聚优势资源,培育形成一批在技术创新、产业实力和品牌效应方面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纺织产业集群。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围绕智能制造、个性定制等行业新发展,发现与培育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行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三,以协同引导产业高质量转移。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对接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和高效集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努力构建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科学引导产业走出去,使其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规律。既要充分用好国际市场,也要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独行者速,众行者远。在新的征程上,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好纺织强国建设之路。
资料来源:中国纺织网